共检索到 43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斯瓦尔巴群岛是全球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受北极放大效应影响,该地区的冰川正在经历显著的萎缩。已有研究表明,斯瓦尔巴群岛冰川质量亏损正在加速,但目前对该地区跃动冰川造成的总体冰量损失尚不明确。本文利用高精度ICESat-2激光测高数据,采用改进的分类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斯瓦尔巴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2年斯瓦尔巴地区冰川整体表面高程呈现下降趋势,平均表面高程变化率为(-0.94±0.23) m·a-1,对应的体积变化趋势为(-31.62±7.73) km3·a-1。其中,跃动冰川面积约占22%,跃动冰川的体积变化趋势为-13.23 km3·a-1,占该地区冰川总体积变化趋势的42%,因而跃动冰川变化是导致该地区总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斯瓦尔巴地区面积最大的潮水跃动冰川,Storisstraumen,在过去20年间其面积扩大了约284 km2;在本文研究时段内,其体积变化趋势为-5.67 km

期刊论文 2024-10-29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43条,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