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

目的观察积雪苷霜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UPCO2)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14例,将上述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UPCO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统计两组疗效和皮肤萎缩、水疱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面积、瘢痕增生相关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升高,对照组瘢痕血流灌注量升高,观察组瘢痕血流灌注量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EGF、TGF-β1、瘢痕血流灌注量及其面积更低,BMP-7更高(P<0.05)。比较治疗...

期刊论文 2024-11-06

目的观察积雪苷霜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UPCO2)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14例,将上述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UPCO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统计两组疗效和皮肤萎缩、水疱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面积、瘢痕增生相关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升高,对照组瘢痕血流灌注量升高,观察组瘢痕血流灌注量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EGF、TGF-β1、瘢痕血流灌注量及其面积更低,BMP-7更高(P<0.05)。比较治疗...

期刊论文 2024-11-06

目的观察积雪苷霜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UPCO2)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14例,将上述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UPCO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统计两组疗效和皮肤萎缩、水疱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面积、瘢痕增生相关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升高,对照组瘢痕血流灌注量升高,观察组瘢痕血流灌注量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EGF、TGF-β1、瘢痕血流灌注量及其面积更低,BMP-7更高(P<0.05)。比较治疗...

期刊论文 2024-11-06

目的观察积雪苷霜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UPCO2)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114例,将上述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UPCO2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统计两组疗效和皮肤萎缩、水疱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面积、瘢痕增生相关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升高,对照组瘢痕血流灌注量升高,观察组瘢痕血流灌注量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EGF、TGF-β1、瘢痕血流灌注量及其面积更低,BMP-7更高(P<0.05)。比较治疗...

期刊论文 2024-11-06

目的:探究积雪苷霜软膏联合点阵CO2激光对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烧伤后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点阵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改良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Modified Vancouver scar scale,mVSS)、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和烧伤健康量表(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brief,BSHS-B)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72.50%)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瘢痕血流灌...

期刊论文 2024-06-11 DOI: 10.15909/j.cnki.cn61-1347/r.006328

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其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药物、光电、手术治疗等。常见的外用抗瘢痕药物包括硅酮凝胶、植物提取物等,但局部外用抗瘢痕药物受到皮肤屏障的限制,渗透效率低。射频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电流,当射频作用于皮肤时产生热效应可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和重塑,从而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射频也是一种物理促透方法,通过产生皮下微通道输送药物,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该文对常见的外用抗瘢痕药物及其机制、射频技术的发展及射频联合药物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扩展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思路,提高其治疗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6-11 DOI: 10.15909/j.cnki.cn61-1347/r.006314

目的:探究积雪苷霜软膏联合点阵CO2激光对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烧伤后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点阵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改良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Modified Vancouver scar scale,mVSS)、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和烧伤健康量表(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brief,BSHS-B)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72.50%)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瘢痕血流灌...

期刊论文 2024-06-11 DOI: 10.15909/j.cnki.cn61-1347/r.006328

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其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药物、光电、手术治疗等。常见的外用抗瘢痕药物包括硅酮凝胶、植物提取物等,但局部外用抗瘢痕药物受到皮肤屏障的限制,渗透效率低。射频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电流,当射频作用于皮肤时产生热效应可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和重塑,从而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射频也是一种物理促透方法,通过产生皮下微通道输送药物,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该文对常见的外用抗瘢痕药物及其机制、射频技术的发展及射频联合药物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扩展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思路,提高其治疗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6-11 DOI: 10.15909/j.cnki.cn61-1347/r.006314

目的:探究积雪苷霜软膏联合点阵CO2激光对面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烧伤后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点阵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改良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Modified Vancouver scar scale,mVSS)、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和烧伤健康量表(Burns specific health scale-brief,BSHS-B)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较对照组(72.50%)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瘢痕血流灌...

期刊论文 2024-06-11 DOI: 10.15909/j.cnki.cn61-1347/r.006328

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其治疗方式有多种,包括药物、光电、手术治疗等。常见的外用抗瘢痕药物包括硅酮凝胶、植物提取物等,但局部外用抗瘢痕药物受到皮肤屏障的限制,渗透效率低。射频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电流,当射频作用于皮肤时产生热效应可刺激胶原蛋白合成和重塑,从而有效防治增生性瘢痕。射频也是一种物理促透方法,通过产生皮下微通道输送药物,提高了药物的经皮吸收。该文对常见的外用抗瘢痕药物及其机制、射频技术的发展及射频联合药物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有助于进一步扩展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思路,提高其治疗效果。

期刊论文 2024-06-11 DOI: 10.15909/j.cnki.cn61-1347/r.006314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6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