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

冻融侵蚀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自然条件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地区的一系列特征,山西省冬季具有特殊的气候、地理和水文地质环境,道路冻胀破坏多发,严重威胁着公路建设。为此,对山西省冻融地质进行分析,冬季冻土区公路建设由于冻融地质的活动,会产生冻胀、融化沉降、冻融风化、路面裂缝等多重问题,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为降低公路路基危害和风险,探讨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对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取措施后在雨季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水渗入路基,在冻结季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向路基表层迁移,在解冻后能尽快排出路基中积累的水分,从而提高路基的长期耐久性和稳定性,为冬季公路路基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论文 2024-06-24

冻融侵蚀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自然条件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地区的一系列特征,山西省冬季具有特殊的气候、地理和水文地质环境,道路冻胀破坏多发,严重威胁着公路建设。为此,对山西省冻融地质进行分析,冬季冻土区公路建设由于冻融地质的活动,会产生冻胀、融化沉降、冻融风化、路面裂缝等多重问题,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为降低公路路基危害和风险,探讨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对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取措施后在雨季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水渗入路基,在冻结季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向路基表层迁移,在解冻后能尽快排出路基中积累的水分,从而提高路基的长期耐久性和稳定性,为冬季公路路基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论文 2024-06-24

冻融侵蚀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自然条件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地区的一系列特征,山西省冬季具有特殊的气候、地理和水文地质环境,道路冻胀破坏多发,严重威胁着公路建设。为此,对山西省冻融地质进行分析,冬季冻土区公路建设由于冻融地质的活动,会产生冻胀、融化沉降、冻融风化、路面裂缝等多重问题,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为降低公路路基危害和风险,探讨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对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取措施后在雨季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水渗入路基,在冻结季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向路基表层迁移,在解冻后能尽快排出路基中积累的水分,从而提高路基的长期耐久性和稳定性,为冬季公路路基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论文 2024-06-24

山西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融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由冻土变化引起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施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山西省1981—2018年10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冻土资料,研究了山西省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山西省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山西省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以上各要素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发现:山西北部冻结最早从9月开始,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最晚5月冻土消退;1981—2018年,地面冻结日期全省大部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推迟的态势;地面解冻日期呈不同程度提前的趋势,地面冻结日数相应减少;年最大冻土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减小,中部和南部年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小趋势,北部部分地区呈现增大趋势,增大可能与山西北部冬季气候向暖湿型转变有关。气温变暖的背景下,冬季降水、0 cm地温与年最大冻土深度有着较为复杂的响应关系,年最大冻土深度在冬季降水偏多的背景下与0 cm地温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最大冻土深度的减小趋势是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直接响应...

期刊论文 2023-05-26

山西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融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由冻土变化引起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施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山西省1981—2018年10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冻土资料,研究了山西省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山西省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山西省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以上各要素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发现:山西北部冻结最早从9月开始,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最晚5月冻土消退;1981—2018年,地面冻结日期全省大部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推迟的态势;地面解冻日期呈不同程度提前的趋势,地面冻结日数相应减少;年最大冻土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减小,中部和南部年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小趋势,北部部分地区呈现增大趋势,增大可能与山西北部冬季气候向暖湿型转变有关。气温变暖的背景下,冬季降水、0 cm地温与年最大冻土深度有着较为复杂的响应关系,年最大冻土深度在冬季降水偏多的背景下与0 cm地温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最大冻土深度的减小趋势是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直接响应...

期刊论文 2023-05-26

山西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的研究,对于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季节性冻土融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由冻土变化引起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施工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山西省1981—2018年10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冻土资料,研究了山西省冻土分布的时空演变规律,主要分析了山西省地面冻结日期、解冻日期、冻结日数、年最大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山西省年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同时也分析了以上各要素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发现:山西北部冻结最早从9月开始,冬末春初冻结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最大,最晚5月冻土消退;1981—2018年,地面冻结日期全省大部地区呈现不同程度推迟的态势;地面解冻日期呈不同程度提前的趋势,地面冻结日数相应减少;年最大冻土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减小,中部和南部年最大冻土深度呈减小趋势,北部部分地区呈现增大趋势,增大可能与山西北部冬季气候向暖湿型转变有关。气温变暖的背景下,冬季降水、0 cm地温与年最大冻土深度有着较为复杂的响应关系,年最大冻土深度在冬季降水偏多的背景下与0 cm地温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最大冻土深度的减小趋势是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直接响应...

期刊论文 2023-05-26

基于多源、多期遥感影像与DEM提取的冰湖数据,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西段1991—2017年冰湖不同维度的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冰湖数量、面积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年来,研究区的冰湖数量与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冰湖数量增加161个,面积增加1.185 km2。其中,1991—2006年平稳增长,2006—2017年大幅增长。(2)冰湖面积与数量在中高海拔范围内均呈增长趋势。新增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5400~5700 m,冰湖数量占整体数量的72.41%。(3)分布在不同朝向冰湖的增长速率不同。西南向冰湖增长较为迅速,朝北向冰湖增长相对缓慢。(4)气温上升引起的冰川消融是冰湖生长的间接因素,降水是冰湖生长的重要因素。面积小的冰湖对气候的响应更灵敏,变化更显著,面积大的冰湖,变化幅度小,表明冰湖的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通过探究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湖变化对冰湖溃决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期刊论文 2021-04-23 DOI: 10.13866/j.azr.2021.03.04

基于多源、多期遥感影像与DEM提取的冰湖数据,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西段1991—2017年冰湖不同维度的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冰湖数量、面积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年来,研究区的冰湖数量与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冰湖数量增加161个,面积增加1.185 km2。其中,1991—2006年平稳增长,2006—2017年大幅增长。(2)冰湖面积与数量在中高海拔范围内均呈增长趋势。新增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5400~5700 m,冰湖数量占整体数量的72.41%。(3)分布在不同朝向冰湖的增长速率不同。西南向冰湖增长较为迅速,朝北向冰湖增长相对缓慢。(4)气温上升引起的冰川消融是冰湖生长的间接因素,降水是冰湖生长的重要因素。面积小的冰湖对气候的响应更灵敏,变化更显著,面积大的冰湖,变化幅度小,表明冰湖的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通过探究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湖变化对冰湖溃决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期刊论文 2021-04-23 DOI: 10.13866/j.azr.2021.03.04

基于多源、多期遥感影像与DEM提取的冰湖数据,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西段1991—2017年冰湖不同维度的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冰湖数量、面积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年来,研究区的冰湖数量与面积均呈上升趋势,冰湖数量增加161个,面积增加1.185 km2。其中,1991—2006年平稳增长,2006—2017年大幅增长。(2)冰湖面积与数量在中高海拔范围内均呈增长趋势。新增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5400~5700 m,冰湖数量占整体数量的72.41%。(3)分布在不同朝向冰湖的增长速率不同。西南向冰湖增长较为迅速,朝北向冰湖增长相对缓慢。(4)气温上升引起的冰川消融是冰湖生长的间接因素,降水是冰湖生长的重要因素。面积小的冰湖对气候的响应更灵敏,变化更显著,面积大的冰湖,变化幅度小,表明冰湖的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通过探究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湖变化对冰湖溃决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期刊论文 2021-04-23 DOI: 10.13866/j.azr.2021.03.0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石油、煤炭等具有污染性资源的使用,加之城市化的急剧扩张,致使当今自然环境遭受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与冻土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资料。

期刊论文 2017-11-14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1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