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31

在使用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对道岔尖轨处进行融雪消冰的过程中,当电加热条安装在基本轨的轨腰时,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基本轨外侧造成热量散失,导致加热效率不高。为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提出在基本轨外侧安装保温材料的方法。以60kg/m钢轨12号道岔为研究对象,使用SOLIDWORKS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建立安装有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尖轨处道岔结构的几何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融雪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探讨安装保温层的方案、保温层厚度以及适用地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在基本轨外侧1/2轨腰以下位置安装保温层的方案2和在基本轨外侧整个轨腰和轨坡安装保温层的方案3安装5mm厚的保温层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6.41℃、6.40℃,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占比分别升高6.47%、4.83%,即使用方案2和方案3安装保温层都可以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两种方案增加保温层的厚度至10mm不会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安装保温层后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11.23℃、6.4℃,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

期刊论文 2025-05-27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50321

在使用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对道岔尖轨处进行融雪消冰的过程中,当电加热条安装在基本轨的轨腰时,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基本轨外侧造成热量散失,导致加热效率不高。为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提出在基本轨外侧安装保温材料的方法。以60kg/m钢轨12号道岔为研究对象,使用SOLIDWORKS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建立安装有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尖轨处道岔结构的几何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融雪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探讨安装保温层的方案、保温层厚度以及适用地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在基本轨外侧1/2轨腰以下位置安装保温层的方案2和在基本轨外侧整个轨腰和轨坡安装保温层的方案3安装5mm厚的保温层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6.41℃、6.40℃,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占比分别升高6.47%、4.83%,即使用方案2和方案3安装保温层都可以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两种方案增加保温层的厚度至10mm不会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安装保温层后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11.23℃、6.4℃,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

期刊论文 2025-05-27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50321

在使用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对道岔尖轨处进行融雪消冰的过程中,当电加热条安装在基本轨的轨腰时,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基本轨外侧造成热量散失,导致加热效率不高。为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提出在基本轨外侧安装保温材料的方法。以60kg/m钢轨12号道岔为研究对象,使用SOLIDWORKS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建立安装有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尖轨处道岔结构的几何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融雪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探讨安装保温层的方案、保温层厚度以及适用地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在基本轨外侧1/2轨腰以下位置安装保温层的方案2和在基本轨外侧整个轨腰和轨坡安装保温层的方案3安装5mm厚的保温层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6.41℃、6.40℃,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占比分别升高6.47%、4.83%,即使用方案2和方案3安装保温层都可以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两种方案增加保温层的厚度至10mm不会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安装保温层后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11.23℃、6.4℃,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

期刊论文 2025-05-27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50321

在使用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对道岔尖轨处进行融雪消冰的过程中,当电加热条安装在基本轨的轨腰时,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基本轨外侧造成热量散失,导致加热效率不高。为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提出在基本轨外侧安装保温材料的方法。以60kg/m钢轨12号道岔为研究对象,使用SOLIDWORKS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建立安装有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尖轨处道岔结构的几何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融雪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探讨安装保温层的方案、保温层厚度以及适用地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在基本轨外侧1/2轨腰以下位置安装保温层的方案2和在基本轨外侧整个轨腰和轨坡安装保温层的方案3安装5mm厚的保温层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6.41℃、6.40℃,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占比分别升高6.47%、4.83%,即使用方案2和方案3安装保温层都可以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两种方案增加保温层的厚度至10mm不会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安装保温层后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11.23℃、6.4℃,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

期刊论文 2025-05-27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50321

在使用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对道岔尖轨处进行融雪消冰的过程中,当电加热条安装在基本轨的轨腰时,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基本轨外侧造成热量散失,导致加热效率不高。为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提出在基本轨外侧安装保温材料的方法。以60kg/m钢轨12号道岔为研究对象,使用SOLIDWORKS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建立安装有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尖轨处道岔结构的几何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融雪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探讨安装保温层的方案、保温层厚度以及适用地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在基本轨外侧1/2轨腰以下位置安装保温层的方案2和在基本轨外侧整个轨腰和轨坡安装保温层的方案3安装5mm厚的保温层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6.41℃、6.40℃,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占比分别升高6.47%、4.83%,即使用方案2和方案3安装保温层都可以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两种方案增加保温层的厚度至10mm不会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安装保温层后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11.23℃、6.4℃,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

期刊论文 2025-05-27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50321

在使用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对道岔尖轨处进行融雪消冰的过程中,当电加热条安装在基本轨的轨腰时,热量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基本轨外侧造成热量散失,导致加热效率不高。为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提出在基本轨外侧安装保温材料的方法。以60kg/m钢轨12号道岔为研究对象,使用SOLIDWORKS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建立安装有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尖轨处道岔结构的几何仿真模型和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其传热过程和融雪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探讨安装保温层的方案、保温层厚度以及适用地区。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在基本轨外侧1/2轨腰以下位置安装保温层的方案2和在基本轨外侧整个轨腰和轨坡安装保温层的方案3安装5mm厚的保温层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6.41℃、6.40℃,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占比分别升高6.47%、4.83%,即使用方案2和方案3安装保温层都可以提高尖轨处电加热道岔融雪装置的加热效率;两种方案增加保温层的厚度至10mm不会显著提高加热效率;在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安装保温层后使有效融雪区域温度分别升高11.23℃、6.4℃,积雪融化后水的体积...

期刊论文 2025-05-27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50321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相变微胶囊(MPCM)具有出色的温度调节能力,将其集成到注浆材料中加固围岩地层,可有效缓解隧道冻害。为了获得具有优异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相变微胶囊水泥注浆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水胶比、MPCM掺量、硅灰掺量和速凝剂掺量对复合水泥基注浆材料的影响,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配合比优化。结果表明:(1)水胶比由0.6增至0.9,浆体流动度提高87.25%;硅灰掺量为15%时可使析水率降低91.07%;1.5%速凝剂掺量可使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缩短22.35%和27.55%;掺入MPCM后会对浆体可注性产生不利影响;(2)随着水胶比和MPCM掺量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下降34.10%和41.67%,而硅灰掺量为10%时其力学强度达到最高;经过100次冻融循环后,与未掺MPCP的复合材料相比,10%MPCM掺量可使其抗压强度比值提高了86.02%,抗冻性能最佳;(3)MPCM颗粒可与周围胶凝材料紧密黏结形成致密结构,但较大掺量的MPCM易聚集而使孔隙率增加;MPCM的热调节能力可使水化凝胶在冻融循环下保持结构完整性;(4)0.7水胶比、10%掺量硅灰和1.5%掺量速凝剂的注浆材料...

期刊论文 2025-04-07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31条,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