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8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藏东南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风险源,分析灾害链的演化规律可为重大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研判提供支撑.以直白沟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遥感解译和灾害监测,研究了孕灾背景的演化和1950年以来的6次灾害链事件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直白沟冰雪型地质灾害链是由冰川活动和高位岩崩驱动的,演进模式分为相变驱动物性变化成链和多要素级联效应成链两类,灾害链的活跃程度受地震作用显著控制.孕灾条件中的冰川和冰碛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灾害链的活动特征,地震和冰川消退驱动链首灾害由冰川跃动向高位岩体转换,物源增多和冰水相变作用增加了灾害链的演进长度和规模.现状直白沟内的则隆弄冰川退缩严重,由冰川跃动启动灾害链可能性减小,而由地震及冻融循环诱发的高位岩崩启动灾害链的可能性显著增强.

期刊论文 2024-11-0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岩崩及其灾害链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此类灾害多发于高寒地区,监测和模拟手段不足,研究困难且成果有限。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冰-岩崩灾害高发区,也是水电建设重要区域,其冰/岩体稳定性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及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汇编了雅江流域近70年来有相关记载的冰-岩崩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对冰-岩崩灾害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探究了该地区冰-岩崩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初步揭示了冰-岩崩的形成机制,并将冰-岩崩灾害划分为冰-岩崩泥石流灾害、冰-岩崩堵江溃坝型灾害、冰-岩崩冰湖溃决型灾害和冰-岩崩库坝失效型灾害四种。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最近25年(1999—2023年)国内外对于冰-岩崩灾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述成果为雅江流域冰-岩崩灾害的深入研究及重大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价植。

期刊论文 2024-10-23 DOI: 10.13243/j.cnki.slxb.20240307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岩崩及其灾害链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此类灾害多发于高寒地区,监测和模拟手段不足,研究困难且成果有限。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冰-岩崩灾害高发区,也是水电建设重要区域,其冰/岩体稳定性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及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汇编了雅江流域近70年来有相关记载的冰-岩崩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对冰-岩崩灾害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探究了该地区冰-岩崩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初步揭示了冰-岩崩的形成机制,并将冰-岩崩灾害划分为冰-岩崩泥石流灾害、冰-岩崩堵江溃坝型灾害、冰-岩崩冰湖溃决型灾害和冰-岩崩库坝失效型灾害四种。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最近25年(1999—2023年)国内外对于冰-岩崩灾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述成果为雅江流域冰-岩崩灾害的深入研究及重大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价植。

期刊论文 2024-10-23 DOI: 10.13243/j.cnki.slxb.20240307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岩崩及其灾害链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此类灾害多发于高寒地区,监测和模拟手段不足,研究困难且成果有限。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冰-岩崩灾害高发区,也是水电建设重要区域,其冰/岩体稳定性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及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汇编了雅江流域近70年来有相关记载的冰-岩崩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对冰-岩崩灾害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探究了该地区冰-岩崩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初步揭示了冰-岩崩的形成机制,并将冰-岩崩灾害划分为冰-岩崩泥石流灾害、冰-岩崩堵江溃坝型灾害、冰-岩崩冰湖溃决型灾害和冰-岩崩库坝失效型灾害四种。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最近25年(1999—2023年)国内外对于冰-岩崩灾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述成果为雅江流域冰-岩崩灾害的深入研究及重大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价植。

期刊论文 2024-10-23 DOI: 10.13243/j.cnki.slxb.20240307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岩崩及其灾害链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此类灾害多发于高寒地区,监测和模拟手段不足,研究困难且成果有限。我国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是冰-岩崩灾害高发区,也是水电建设重要区域,其冰/岩体稳定性对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及人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汇编了雅江流域近70年来有相关记载的冰-岩崩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对冰-岩崩灾害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探究了该地区冰-岩崩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进一步,结合雅江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初步揭示了冰-岩崩的形成机制,并将冰-岩崩灾害划分为冰-岩崩泥石流灾害、冰-岩崩堵江溃坝型灾害、冰-岩崩冰湖溃决型灾害和冰-岩崩库坝失效型灾害四种。在此基础上,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最近25年(1999—2023年)国内外对于冰-岩崩灾害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上述成果为雅江流域冰-岩崩灾害的深入研究及重大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价植。

期刊论文 2024-10-23 DOI: 10.13243/j.cnki.slxb.20240307

雅鲁藏布江下游冰川分布广泛,曾发生多次高位冰岩崩事件,引发灾害链,如泥石流或碎屑流,危害巨大。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结合多时相卫星图像及无人机数据,以则隆弄沟为例,分析了高位灾害的地貌特征及运动动力学效应。研究表明:(1)则隆弄沟高位灾害垂向落差大,不同海拔区段微地貌形态各有差异,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带性,根据地貌展布特征及形态可划分为高陡冰蚀地形、弯曲型沟谷地形、堆积河谷地形,独特的地貌条件和地质环境使高位灾害与中低海拔地区有显著区别。(2)高位冰岩崩灾害链经历冰岩崩、碎屑流运动、堆积堵江、洪水溃决4个阶段,形成高位远程地质灾害链,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效应,包括冲击解体效应、散体成拱效应、动力侵蚀效应、碎屑堆积效应,为研究碎颗粒流动行为及动力学过程提供信息。(3)则隆弄冰舌处冰碛物富集,冰舌前缘及后缘分布有大量裂缝,随时间推移内部裂纹扩展累积,应力拱承载力下降而破坏致灾。未来在气候变化及强烈的构造活动影响下,雅鲁藏布江下游高位冰岩崩灾害风险极高,引发次生堵江-洪水灾害危害极大,应加强这类流域性灾害的预警及风险防范。

期刊论文 2024-03-15 DOI: 10.13544/j.cnki.jeg.2023-0163

雅鲁藏布江下游冰川分布广泛,曾发生多次高位冰岩崩事件,引发灾害链,如泥石流或碎屑流,危害巨大。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结合多时相卫星图像及无人机数据,以则隆弄沟为例,分析了高位灾害的地貌特征及运动动力学效应。研究表明:(1)则隆弄沟高位灾害垂向落差大,不同海拔区段微地貌形态各有差异,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带性,根据地貌展布特征及形态可划分为高陡冰蚀地形、弯曲型沟谷地形、堆积河谷地形,独特的地貌条件和地质环境使高位灾害与中低海拔地区有显著区别。(2)高位冰岩崩灾害链经历冰岩崩、碎屑流运动、堆积堵江、洪水溃决4个阶段,形成高位远程地质灾害链,运动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效应,包括冲击解体效应、散体成拱效应、动力侵蚀效应、碎屑堆积效应,为研究碎颗粒流动行为及动力学过程提供信息。(3)则隆弄冰舌处冰碛物富集,冰舌前缘及后缘分布有大量裂缝,随时间推移内部裂纹扩展累积,应力拱承载力下降而破坏致灾。未来在气候变化及强烈的构造活动影响下,雅鲁藏布江下游高位冰岩崩灾害风险极高,引发次生堵江-洪水灾害危害极大,应加强这类流域性灾害的预警及风险防范。

期刊论文 2024-03-15 DOI: 10.13544/j.cnki.jeg.2023-0163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8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