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阿尼玛卿山发育有多条跃动冰川,但目前该地区冰川跃动触发机理尚不明朗.本文利用多源卫星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阿尼玛卿山冰川2000—2023年间的边界变化、 2000—2020年间的厚度变化以及2015—2023年间的表面流速变化,探讨该地区冰川的跃动触发机理.结果表明阿尼玛卿山有四条冰川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跃动,分别是维格勒当雄冰川、耶合龙冰川、晓玛沟冰川和曲什安22号冰川.维格勒当雄冰川于2017—2021年间发生了一次典型的热转化控制型跃动.晓玛沟冰川上游冰体在2004—2019年间发生四次崩塌,大量冰岩碎屑物加载在冰舌上,增加冰舌的剪切应力,导致冰舌先跃动后滑塌.曲什安22号冰川在2018—2021年间发生两次崩塌,分离的冰岩碎屑物同样加载在冰舌上,导致冰舌发生跃动;截至2023年夏季,崩落的冰岩碎屑物以及移动时裹挟的冰面物质累积在距离末端约1000 m的冰舌段,冰舌段流速仍然保持在30 cm·d-1左右.综合来看,曲什安22号冰川未来可能发生滑塌.耶合龙冰川在2000年4月至2002年8月间发生过一次跃动,末端前进了约1000 m.

期刊论文 2025-05-16

已有研究表明阿尼玛卿山地区有4条跃动冰川,其中西坡晓玛沟冰川的跃动已经造成4次冰川垮塌灾害。基于1977年以来Landsat和2015年以来Sentinel-2等卫星影像,以冰川末端和表面典型地物变化为主要参考,研究了阿尼玛卿山地区跃动冰川的分布和跃动事件发生、持续时间以及跃动周期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阿尼玛卿山地区有多达11条跃动冰川(包括分支冰川),条数和面积分别占2022年该地区冰川总条数和总面积的约10%和约66%。1986年以来,阿尼玛卿山地区已经发生了17次冰川跃动事件,其中曲什安22号和切木曲23号冰川的跃动目前仍在进行中。西坡晓玛沟冰川2000年以来的频繁跃动已造成5次不同规模的冰川垮塌灾害事件,其中2021年的跃动和垮塌事件此前未被报道。此外,尚有7条冰川在1986年以来某些时段有微弱前进现象,疑似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跃动,条数和面积分别占2022年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总条数和总面积的约6%和约13%。研究结果还显示,阿尼玛卿山冰川的跃动表现为以慢速跃动为主的特征,并且多具有50年以上的跃动周期。在1990年以来的气候变暖背景下,维格勒当雄冰川和哈龙冰川的跃动特征发生了较...

期刊论文 2023-07-29

已有研究表明阿尼玛卿山地区有4条跃动冰川,其中西坡晓玛沟冰川的跃动已经造成4次冰川垮塌灾害。基于1977年以来Landsat和2015年以来Sentinel-2等卫星影像,以冰川末端和表面典型地物变化为主要参考,研究了阿尼玛卿山地区跃动冰川的分布和跃动事件发生、持续时间以及跃动周期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阿尼玛卿山地区有多达11条跃动冰川(包括分支冰川),条数和面积分别占2022年该地区冰川总条数和总面积的约10%和约66%。1986年以来,阿尼玛卿山地区已经发生了17次冰川跃动事件,其中曲什安22号和切木曲23号冰川的跃动目前仍在进行中。西坡晓玛沟冰川2000年以来的频繁跃动已造成5次不同规模的冰川垮塌灾害事件,其中2021年的跃动和垮塌事件此前未被报道。此外,尚有7条冰川在1986年以来某些时段有微弱前进现象,疑似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跃动,条数和面积分别占2022年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总条数和总面积的约6%和约13%。研究结果还显示,阿尼玛卿山冰川的跃动表现为以慢速跃动为主的特征,并且多具有50年以上的跃动周期。在1990年以来的气候变暖背景下,维格勒当雄冰川和哈龙冰川的跃动特征发生了较...

期刊论文 2023-07-29

已有研究表明阿尼玛卿山地区有4条跃动冰川,其中西坡晓玛沟冰川的跃动已经造成4次冰川垮塌灾害。基于1977年以来Landsat和2015年以来Sentinel-2等卫星影像,以冰川末端和表面典型地物变化为主要参考,研究了阿尼玛卿山地区跃动冰川的分布和跃动事件发生、持续时间以及跃动周期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阿尼玛卿山地区有多达11条跃动冰川(包括分支冰川),条数和面积分别占2022年该地区冰川总条数和总面积的约10%和约66%。1986年以来,阿尼玛卿山地区已经发生了17次冰川跃动事件,其中曲什安22号和切木曲23号冰川的跃动目前仍在进行中。西坡晓玛沟冰川2000年以来的频繁跃动已造成5次不同规模的冰川垮塌灾害事件,其中2021年的跃动和垮塌事件此前未被报道。此外,尚有7条冰川在1986年以来某些时段有微弱前进现象,疑似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跃动,条数和面积分别占2022年阿尼玛卿山地区冰川总条数和总面积的约6%和约13%。研究结果还显示,阿尼玛卿山冰川的跃动表现为以慢速跃动为主的特征,并且多具有50年以上的跃动周期。在1990年以来的气候变暖背景下,维格勒当雄冰川和哈龙冰川的跃动特征发生了较...

期刊论文 2023-07-29

偏远地区冰雪化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状况.为了解人类活动是否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雪中痕量元素造成了污染,于2020年10月在阿尼玛卿山唯格勒当雄冰川上部采集了1.7 m雪坑样品,并利用ICP-MS对这些样品中Cu、Cr、Co、Zn、As、Mo、Cd、Pb、Ni等9种痕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o、Cd、Zn外,其余痕量元素表现出季风期浓度低、非季风期浓度较高的季节特征.通过与其它地区雪冰中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揭示出黄河源区雪坑中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研究地区,而其余痕量元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但黄河源区雪坑中痕量元素的年沉积通量较高.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可用来判断人为污染源的输入情况.计算了9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结果表明除Cr、Co外,其余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季风期高于非季风期,并且Mo、As、Cd、Zn、Cr 5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远大于10,这表明研究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南方向气流和偏西气流的影响,黄河源区雪坑中Mo、As、Cd等以人为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人为污染排放,Co等以尘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青...

期刊论文 2023-06-27 DOI: 10.13671/j.hjkxxb.2023.0034

偏远地区冰雪化学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状况.为了解人类活动是否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雪中痕量元素造成了污染,于2020年10月在阿尼玛卿山唯格勒当雄冰川上部采集了1.7 m雪坑样品,并利用ICP-MS对这些样品中Cu、Cr、Co、Zn、As、Mo、Cd、Pb、Ni等9种痕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Mo、Cd、Zn外,其余痕量元素表现出季风期浓度低、非季风期浓度较高的季节特征.通过与其它地区雪冰中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揭示出黄河源区雪坑中Mo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研究地区,而其余痕量元素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但黄河源区雪坑中痕量元素的年沉积通量较高.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可用来判断人为污染源的输入情况.计算了9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结果表明除Cr、Co外,其余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季风期高于非季风期,并且Mo、As、Cd、Zn、Cr 5种痕量元素的富集因子远大于10,这表明研究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研究区主要受西南方向气流和偏西气流的影响,黄河源区雪坑中Mo、As、Cd等以人为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人为污染排放,Co等以尘源输入为主的元素可能来自青...

期刊论文 2023-06-27 DOI: 10.13671/j.hjkxxb.2023.0034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6条,3页